四月的時候終於完成了第一隻正式一點的CD,對我來說這是死而無憾的了。從中五開始我已經有弄這隻CD的打算,但最終還是得搞三年才能面世。真的,要弄好這十首歌比預備文憑試還要困難,每個環節都是難點。如果你也對音樂製作也有點興趣,歡迎你繼續閱讀下去:
作曲:如果只是要寫一首曲一點也不難,你甚至不用懂音樂,只要有一張嘴能發聲即可。但是如果你不想你的作品平淡無奇,只是用一堆「公廁chord」的話,你得費大量的心思。作曲是一種計算,是一種有規律而富有變化的遊戲,就是所謂的「戴著腳鐐跳舞」。作曲可以分為兩部份,一邊是和弦(chord),一邊是旋律,大概就是彈鋼琴的左手和右手。我一直認為如果和弦創作得好,歌曲不會難聽得去那兒,所以我一直以研究和弦為重點,旋律(唱歌詞的音樂)都是隨便填的,真的。創作和弦的有趣之處是一鍵之差會讓聽起來的效果完全不同,譬如C和C7是完全兩回事來的。作曲的困難在於和弦的走向受樂理的限制,要如何創作新的和弦組合而不和別人相似?這裡就是考驗你功力的地方。
填詞:流行曲當然要有曲有詞吧。填詞的門欖比作曲還要低,甚至不用識字,可以參考某些少數民族的歌謠,「歌聲也是一種樂器」。但是如果你想創作的歌曲富有意思,或是傷春悲秋或是為社會發聲,填詞就成了一項認真且嚴謹的工作。如果你是以廣東話填詞,難度大概是英文的三倍。最基本的要求當然是要「啱音」,光是要達成這點已經不易;然後押韻也應該要做到吧,雖然這不是一個硬性規定;你還得表達一個主題,什麼失戀暗戀熱戀之類還可以,但會被評欠缺些深度,像黃偉文填謝安琪的《囍帖街》那樣一詞三義才是絕妙;最後最好能創作一些入腦佳句,如「若你喜歡怪人 其實我很美」「在有生的瞬間能遇到你 竟花光所有運氣」,歌曲才有傳唱度。難吧?
編曲:作曲填詞有不少人能做到,但是編曲這項最少把八成的詞曲創作者拒於「音樂人」的門欖外。很多人以為作曲者的功勞最大,其實不然,編曲者才是把歌曲注入靈魂的人。編曲的基本功可以學,但是對音樂的直覺學不來。編曲的過程要做無數的選擇:這首歌每分鐘60拍還是110拍?到底編成jazz還是普通ballad的風格好?用多少件樂器才好?十件會不會太嘈雜,三件會不會太單薄?要不要間奏?間奏用弦樂還是銅管樂?要是用銅管樂是那種樂器,單簧管/色士風/法國號?結尾趨於激昂還是平淡?大概是這樣的思路。你能想到還不能眼高手低,真的要把它做出來。我比較幸運,有電子琴協助我編曲,裡面不同的預設風格幫了我一個大忙,不過不要以為這便很容易:用電子琴編曲錄音是無法修正錯誤的,就是說一首四分鐘的曲子不能按錯任何一個鍵,不然便得重新再來。無數次「臨天光賴尿」的我每次只能「哈哈」一聲,按下restart的按鈕...
錄音/混音:做好以上三步大功告成了嗎?少年,你還是too young。你得唱出來然後錄音。就是唱出來而已,難嗎?要是你認真一點想讓人清晰地聽到你美麗的歌聲,挺難的。錄音室這個燒錢的地方,業餘的玩不起。在家裡錄音,你要期望沒有人在家/麻雀叫/冷氣機滴水聲/飛機飛過/「收買佬」大叫/樓上不明來歷的波子聲。不要以為我為舉例而舉例,這些都是我在錄音時真實碰到過的。沒辦法,你家房間沒有隔音海綿,破咪又容易「入聲」,只能將就,一個下午能錄好一首歌算是幸運的。錄好人聲了,「咦點解條volume bar咁大聲嘅?」,於是你得逐條慢慢調較,因為聲音大會破音,聲音小會被聽眾投訴聽不清,主歌和副歌背景音量不同人聲也得遷就。弄到凌晨三點終於完成,還得親自放上YouTube打好簡介和歌詞,終於完成了一首歌。
我做的就是把以上步驟×10。
如果專業的音樂人要做這樣的工序出一張CD,最最最便宜也得三十萬元,而這些歌不會有什麼人去聽/留意到,或是歌曲質量不過關,或是沒有宣傳。香港是一個靠炒作搏上位的地方,什麼新青年理髮廳之類的「文青」團體不賣音樂,賣包裝和尊嚴(抄歌抄封面請自行Google)。
這是一個比工作還要辛苦的興趣,絕對「燒腦」。會不會名成利就?不會,甚至在Facebook上多騙幾個like也是難事。大家都是用簡單的好聽/不好聽二分法判定一首歌,會細味的人實在不多(應該說連按下link的人也不多)。如果你聽《小夜曲》和《意外》,你發覺到歌詞分別化用了卞之琳《斷章》和鄭愁予《錯誤》的意境嗎?聽《困》,想到這是說一個抑鬱病人的內心感受嗎?聽《無題》,能想像到一個青年人在海邊拉著小提琴,琴聲彷彿在和自己對話的情景嗎?我不是想當酸秀才自命懷才不遇,只是感慨現在會動腦有情懷的人太少。
說得這麼慘和辛苦,為什麼還做下去?大概是真愛吧。因世上的至愛,是不計較條件。
總結:好好珍惜和身邊玩音樂的人的相處時光吧,他們這樣搞活不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