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經台】評任志剛觀點


      我年紀不大,對任志剛的印象大概只流於1997年金融風暴救市和十元紙幣上的簽名。無可否認,他對香港作出了不少貢獻,但觀乎其近來言論觀點,看起來似是有一種偏頗的傾向,亦不見得能站得住腳,例子如下:

      1)批評香港政府過去十年公共理財哲學保守 提倡增加開支和減稅刺激經濟增長
      2)提倡港股以人民幣交易 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在過去二十至三十年「肯定較資本主義好」
      4)認同2015年中國政府救市行為 稱「一定成功」

      首先回應點1。沒錯,香港政府過去十年的理財方面的確保守,我亦不認為曾俊華是一位有為的、足以記入史冊為後人稱頌的財政司,但我基本上同意他的理財哲學。截至2017年5月,香港累計的財政儲備達9634億港元,大約相等於24個月的政府開支,還有財政司可動用的6325億基金結餘,是真正的富可敵國,但有沒有反思過這些錢是如何得來的?主要是香港在七八九十年代經濟騰飛之時賺回來的。作為一個已經十分成熟的經濟體,加上中國大陸開始和世界接軌,香港一直以來作為中間人的地位肯定會受到削弱(程度很難說),這意味著香港開埠而來的謀生之路會逐漸被壓縮。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香港經濟的增長時期已經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香港只是在「食穀種」。香港於90年代末錯過了轉型為亞太科技中心的絕佳機會,亦未能發展高增值產業,我頗相信未來二十年香港難有新的經濟增長點,什麼發展創意產業說了十年只聞樓梯響。或許不說「食穀種」這麼難聽,說是「老豆賺錢仔享福」可能好一些。那麼,現在香港要討論的是如何善用這筆前人留下來的「遺產」。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提倡增加開支(特別是經常性的)是十分錯誤的決定: 在2041年,65歲及以上長者數目預計會激增至約260萬,接近佔人口的三分一。眾所周知,增加經常性開支是「一闊三大」的議題,而且開始了便很難回頭。舉個例子,65歲或以上長者以2元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計劃一旦開始實行,很難有取消的一天,因為社會阻力太大。現在這計劃的開支還不算多,但到了2041年呢?基於這個原則,我一向大力反對實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說得殘酷一點,香港這種低稅收社會很難學習北歐「從搖籃到墳墓」的一條龍福利模式,何況我認為香港提供的十二年免費教育和廉價公共醫療系統已經不輸西歐福利國家。如果任志剛說的不是社會開支而是指高科技投資,我認為香港現時的問題並不在於投資不足。香港有著亞洲頂尖的科研硬件和人才,看看那個建得充滿科技感的科學園和數碼港?問題重點是香港政府(或中央政府)根本沒有把香港打造成科技中心的想法。在整個珠三角定位中,廣州作為貿易樞紐,深圳作為科技和開發中心,香港則為整個地區的經濟活動接軌國際提供金融服務。在中央眼中,香港並不需要和深圳「爭飯食」,應該安心作為整個體系的一部分。假如說香港自己的確想發展科技呢?抱歉,香港根本沒有這樣的風氣。如果有小孩說想在香港當科學家,你會覺得他有志氣還是天真?眾多大學中,有哪一所的金融學科比科學的錄取分數還要低?我已經沒有說香港的「土地問題」,作為全世界樓價舖租最貴的城市,難道還期望初創公司遍地開花?這是整個社會病態的問題,不見得砸錢便能解決。

      說說點2,這點最讓我啼笑皆非。如果他不是掩住良心「媚共」,便是欠缺財金智慧。他作為前金融管理局總裁,我偏向相信前者。如果你問我香港為什麼成為亞洲的世界金融中心,齊名與「紐倫」,地理位置優越和香港人勤勞都是次要因素,最最最重要的是港幣。以流通量計算,港幣是世界第十三大貨幣,比俄羅斯盧布和印度盧比還要高。港幣的特別之處是與美元掛鈎,港府的龐大外匯基金亦能給予世界投資者足夠信心。換句話說,在亞洲持有港幣等於持有美元,而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便不用多說了。光是這一點,不少美國的金融和科技企業因此選擇落戶於香港而不是新加坡。大陸人為什麼熱衷於在香港投資,開戶口買股票買保險買基金?不是因為香港回報率高,是因為只要把人民幣變成港元便是變相持有美元,等於成功把錢走資到牆外。這幾年間,這樣的走資潮讓香港在地面和影子經濟的層面均撈了不少油水。如果香港引進以人民幣計價,你覺得這幫傢伙會理睬你嗎?任志剛最有趣的一句是說「要求一個700萬人經濟體的貨幣,為一個13億人屬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內地與外地之間的資金活動,提供融通服務,作為交易媒介,是不切實際的」。為什麼不切實際?實不實際是你一個人能定義的?你說不切實際,可否具體說明或是舉個例子?香港過去百多年一直也是如此,出問題了嗎?根本是倒果為因。香港的成功根源在於港元的特殊性,你卻像是急著要取消港元的樣子,也是太好笑了。一個國家能擁有兩種具世界影響力的的貨幣,特別在人民幣還不能自由流通的情況下,習近平對港幣還愛不釋手呢,怎會想廢除它?我想世界上最想保持港元現時地位的應該是他,任志剛今次恐怕拍錯馬屁,拍了在彭麗媛的屁股上。根據此點,如果在2047年中國還未能與世界金融接軌,人民幣還未能完全國際化,我大膽推斷香港特别行政區和港元不會消失。中央領導核心可以不愛「港毒」,甚至可以不愛香港人,但不會不要香港這個軀殼。當年毛澤東和周恩來「長期打算 充分利用」的智慧,懂嗎?

      點3呢,不說還以為是中共高層的講話。不能否認過去二三十年,全球普遍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停滯,但如果說把「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停滯」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比資本主義好」掛鈎,那是犯了邏輯謬誤。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已有數十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例如英國,難道你會認為它能夠保持每年5%的經濟增長直到千秋萬代?根本沒可能。一個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當然會有起有落,因為資本是敏感而且沒有國籍的,戰爭、政治亂局、司法制度崩潰、新資本市場興起等都是能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任志剛把新興地區和已發展地區放在同一時代比較根本不合理。一個兒童每年長高10cm很正常,一個成年人不再長高也很正常,到底有什麼好比較的?這樣不客觀地截取某時間段進行不客觀的比較,是無謂且無理的。更何況過去三十年中國走的到底是什麼主義制度,更像是那一種主義制度,大家心知肚明,巴黎公社的成員絕對有資格從棺材跳起批判習近平為「中修」。搞笑的是任志剛還反問記者「過去所發生的金融危機,哪個大型經濟體所受影響較少?」,我還真想回答「澳洲」,作為一個開放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還能避免經濟衰退,這才是真的厲害。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當然影響較小了,一個封閉的經濟體能受到多少影響呢?北韓受到的影響比中國還少呢。還有,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爆發點,當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中國想用這樣的方式獲取優越感嗎?隨著中央政府大力推動中國和國際市場逐漸接軌,下一次金融危機誰受到的影響較大還真不好說。我不能否認資本主義中的漏洞和不完美之處,畢竟世界並不存在完美的制度,但如果以此論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在過去二十至三十年肯定較資本主義好」則欠缺邏輯。所謂的「中國模式」弊端在近幾年已逐漸浮現,希望習近平能把問題處理好,不要讓大家有機會啪啪啪打任志剛的臉。

      最後回應他稱讚2015年中國政府的救市行為。我相信這樣的計劃連中央政府自己也不會認為十分成功,任志剛倒是有這樣的觀點,看法奇特。這次被外界稱為「國家隊暴力救市」的行動中,中央政府施行了各式各樣的救市方法,表面看起來政策是成功了,事實上是嗎?搞金融系統,最重要的是「信心」。經此一役,中國股民對市場沒有信心,他們和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政府更沒有信心,想搞真正「中國式金融」的共產黨恐怕又得再等一會。到底什麼是「惡意沽空」?沽空會區分成「惡意」和「不惡意」的恐怕只有中國做得出來。為什麼金融買賣會搞得公安出動?有什麼地方會使出「國家隊」入市(香港97年那次與今次性質不同)?有什麼地方的證監會弄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 6個月內不准賣自家的股票」這樣的條例?香港市民相信印著「1000」的金色紙張有一千元的價值,是因為他們對香港政府和銀行有信心;如果沒有人相信千元大鈔能換到一千元的貨物,這便是一張廢紙。同理,如果中國政府不能保障股民和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想用自家的遊戲規則玩國際的金融遊戲,肯定不會成功。假如國內國外一起走資撤資,中國不能完成產業結構轉型的話,四十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可以打回原形。如果我這樣的一個學生也能想到,習李沒可能不清楚。此外不少中產階層在這次股災中「一鋪清袋」,把收地賠償金和工資積蓄輸得七七八八,而這班人正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可以想像如果他們變得一無所有對社會不滿,最不安的肯定是中央政府。維穩維穩,不穩就完蛋了。

      「白頭佬」如果選擇投共希望撈個一官半職,這是他的自由,但請不要利用自己的名氣說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愚弄大眾,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