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4月, 2018 起發佈的文章

【健康台】剝智慧齒記

前傳: 其實我的智慧齒還沒有長出來,還是不痛不癢的,為什麼會萌生起動智慧齒的念頭?因為我顎骨不夠大(頭細冇腦),那四隻該死的智慧齒都是歪著生長的,簡單來說就是沒有用的廢齒,就算長了出來都只會發炎和妨礙進食。該死的是它們還要推動前面的牙齒,弄得我其他牙齒開始重疊生長,美觀還是其次,麻煩的是飯後牙齒間有殘渣的情況愈來愈多,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動刀把它們弄出來。 我問相熟的牙醫,剝一隻智慧齒要多少錢?他說像你這樣的情況,一隻要五千大元,這個價錢還已是優惠價。我當然可以到大陸那些不知名診所剝牙,可能一二百「人仔」就能搞定,不過這些有風險和要動刀的手術,還是不要玩命了。「肉赤」是「肉赤」,不過人生總有些不能避免的苦難,無論是金錢上還是肉體上的。最終我排了個時間,先動刀剝掉右邊的上下智慧齒。 過程: 我在上診所前還吃了個葡汁雞球飯,弄得牙齒都是黃色的。進了門,護士首先讓我吃四五顆藥丸,她說是什麼抗生素消炎藥,要先吞掉才能開始手術。她用的是「手術」這個字,我頓時有點緊張。放下袋子,脫了外套,躺在牙醫床上張大嘴巴,是名副其實的任人宰割。牙醫首先在我下巴和眼上各鋪了塊消了毒的白毛巾,說我遲點做手術的時候手千萬不要碰面,即使覺得癢也要忍著,不然這毒便白消了。 開始了。首先要做的事便是最痛苦的事 - 打麻醉針。我心想隨便打打應該足夠了吧?牙醫用行動回應我的錯誤猜想,足足在牙的上下左右前前後後打了六整瓶(一瓶目測約10毫升)麻醉藥。我自問不是害怕打針的人,捐血也捐了十數次,但是針打在手臂和口腔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畢竟口腔的神經細胞比手臂要多得多。針打下來,感覺有點麻痺,口也有點苦,大概是麻醉藥的味道?接著醫生讓我起來,逛個圈去個洗手間,給十分鐘讓藥力發作。不消一會,麻醉藥開始「嚟料」,右邊嘴唇開始失去知覺,我便躺回床上合上眼睛。牙醫首先剝上顎的那隻牙,我感覺到他用刀之類的東西劃了一個圈把牙肉鎅開,雖然沒有任何痛感,但是聽到口腔內傳來「滋滋」的聲音,感覺有點恐怖。正當我猜想他下一步的行動,突然傳來「踏踏」的聲音 - 他用一把錘子大力地敲打那隻智慧齒,就像礦工「揼石仔」般,敲得我有點腦震盪的感覺,心裡想著如果我手術後智商低了一定會找你算帳。同時間,耳朵傳來少許「溫溫」的聲音,我心想不會弄得耳膜破裂吧?不會的吧,應該都是自己在嚇自己而已。在他敲打了二十多次以後,牙齒應該都碎裂了

【音樂台】周杰倫 返屋企湊女啦

      首先利申:十年fans,不過不會再是了       我很難說我人生受到周杰倫多少的影響。       回想當年小學時期,我數學成績比中英文成績要好得多。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討厭中文,當然也討厭普通話。小三的時候,我認為自己將會是一個毫無疑問的理科人,直到小四接觸到周杰倫的音樂。我也曾經討厭周杰倫(可能我身邊的朋友難以置信),心想台灣自閉仔又「串串貢」,唱歌唱得像含著鹵水蛋般,搞什麼狗屁音樂?直到我有天聽到《青花瓷》。      「音樂改變人生」?真的,這不是Begin Again的橋段。那時候是2008年,小五,街邊店舖播放這首歌的頻率相當高,於是在YouTube搜尋來聽聽,從此聽他的歌聽得一發不可收拾。首先是中國風的歌曲,《菊花台》、《千里之外》、《髮如雪》;然後是熱門的R&B抒情曲,《說好的幸福呢》、《最長的電影》、《蒲公英的約定》;最後連起初那數隻碟稍為冷門的歌曲也挖出來(周杰倫很難說有真正的冷門歌曲,多冷門的也有人聽),《伊斯坦堡》、《對不起》、《最後的戰役》。在一個沒事做的晚上,我甚至特意Google「周杰倫歌曲列表」,把他由出道至今的所有作品都聽了一遍,「補漏拾遺」,拾到的遺還真不少,譬如從來不會在他演唱會上的《我落淚 情緒零碎》。       中三,大家都為選科而煩惱,我卻跟本沒怎麼考慮便把中國文學放在首選的位置,大家都問「你唔驚第時乞食呀?」「讀呢啲Jupas點揀科呀?」,我沒理會,因為我發覺自己愛上了中文。中文的文字美和情感美,我是從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裡領略出來的;換句話說,我是因為周杰倫才愛上中文的,我是因為周杰倫才選修中國文學的,我是因為周杰倫才開始踏出寫作之路的。那時候我彈琴已有八年的時間,看到周杰倫即興創作和改編的短片,心想為什麼自己不嘗試一下?於是用鋼琴伴奏創作了我人生的首八首作品,是濃濃的「仿周杰倫風格」,雖然現在再聽起來實在稱得上不堪入耳,但是都是些少年時期美好的回憶,是我開始創作音樂的原因。雖然說起來有點誇張,但是我會說如果沒有周杰倫,我便不是今天的我。       周杰倫用才華把我征服。           到了2013年,我第一次進場看周杰倫的演唱會。由於實在找不到人陪伴,於是我自己一人看(我知道整件事很「毒」)。雖然只是「三百八」的山頂位置,還被炒黃牛的仆街多賺了我120元,但是終於

【感情台】當「狗公」的怪圈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港男,你會發現拍拖普遍來說是愈來愈難做到的事情,因為競爭愈來愈大。為什麼競爭會愈來愈大?因為「狗公」愈來愈多。那重點是,為什麼香港的「狗公」會愈來愈多?       請先讓我作出幾個合理的假設再展開論述: 1)港男/女的質素跟隨正態分佈,即高質和低質港男/女各佔少部分,其他為平庸之輩 2)承上條,大部分港男都是平凡的,無論是相貌和收入 3)人的選擇都是理性的(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       好,開波了。       這段引用《港女都是高質素》一文的論點並加以闡釋。我把適齡婚戀圈子看成是一個大市場,男女各有一百人。正所謂「門當戶對」,如果按照最合理的分配機制,男女均會選擇和自己相同等級的異性交往結婚生子,即A等男配A等女,D等男配D等女,如此類推,那麼便皆大歡喜,人人有仔有女溝,但是世界怎會這麼完美?問題在自我/其他人的評等機制中。對於大部分已屆婚戀年齡的女人來說,評價男人的側重點只有一個:錢。如果某個男人和馬雲相似,相貌不佳但是腰纏萬貫富可敵國,他在婚戀市場的整體評價肯定不會是B/C/D等,因為他滿足到女人在生存上、安全感上、虛榮上大部分的要求(我不是想批判港女,這篇文章不是想批判任何人,只是分析現象)。即使有部分女人認為相貌同樣重要,她們對這男人也不會不屑一顧,因為男人在資源上的優勢能抵銷其他方面相當一部分的劣勢。一個正常社會的收入架構應該是呈金字塔形的,所以可能只有10%的港男稱得上大眾眼中的「高質素」。問題來了,到底要如何將港女評等?這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特別是在現時女權高漲的香港社會。首先,相貌身材學識性格均為上佳的大家稱為「女神」,自然是毫無疑問的A等女;接下來相貌雖好但身材毫無看點的自然是B等女了?不是,因為香港身材玲瓏浮凸的女人實在不多,「女神」可能只佔1%,剩下來A等女9%的空缺自然由她們頂上。重點是如果在香港社會以身材來評價和選擇女人是政治不正確的行為,會被認為是「膚淺(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其實不然)」「當人AV女優呀」「多多要求又唔照吓鏡」。但是,但是,男人不能無錢生錢,女人卻可以「開cheat」:整容、微整容、美容、化妝(喬裝)、隆胸、戴「大眼仔」、電髮(下刪一萬種方法)。所以如果以相貌來作為評價港女的標準行不通,何況美不美沒有客觀標準,所謂「百貨應百客」。那如果市場失去對港女評等的標準,那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