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感情台】結婚的思考


是的,我這個毒男在看完《逃恥》後想隨心發表些關於結婚的思考,寫寫「地雷」議題。


為什麼很多男人不願意結婚?

逛討論區,經常看到「男朋友拖咗我好耐都唔願意結婚,點算好?」這類帖子。我想有很多女人不太明白男人的心理。問題的核心往往不在於那個男人是不是愛女朋友愛到想立刻把她「私有化」,而是一些實際的考量。

如果你認為結婚是人生大事,如果女人認為結婚是「人生第二次投胎」,那麼男人亦然。在趨向女權化的香港社會中,香港男人同時受困於中華文化的傳統觀念:男人要「擔起頭家」,照顧老婆仔女,能獨力承擔開支的便顯示男方是有能力的人。於是普遍來說,男人為結婚的開支埋單:酒席、求婚/結婚戒指、拍婚紗照、禮金。容許我在這裡離題一下批判現時部分港女對禮金的理解,禮金的原意說白一點可以理解成「買斷費」、「孝敬費」或「新婚家庭起動基金」,但不是「女方新婚獎金」或是赤裸裸的敲詐。不過整體來說,上述的都是有限錢,最重要、開支最大的是新居的「首期」。基於過去十年香港「買樓日日賺 租樓日日俾業主加租+幫業主交租」的瘋狂樓市氣氛,大部分新人還是會選擇傾家蕩產入市當「樓奴」。雖然誠哥說要跟「話冇樓就唔結婚嘅女朋友」分手,但請謹記那是誠哥,他想做什麼都可以,而蟻民不是,所以一笑置之即可。男人如果有個願意/有能力一起供樓的伴侶固然最好,這樣的好女人也有不少,但是基於普遍港女喜歡及時行樂的性格來說,確實有點難度。如果男人要一力承擔供樓的開支,他失去的絕對不只是金錢,還有青春和夢想。當男人選擇結婚,選擇在那份三十年期的樓宇按揭單上簽名,他便需要為家庭付上責任,於是什麼說走就走的旅行、追夢玩音樂、路過街邊玩具店隨心買高達、all in身家創業再也與他無關,他只能追求穩定,畢竟失業沒錢供樓是要全家「瞓街」的。還有,香港婚姻法律對家庭支柱的保障十分不足,就算單位是由某方獨自供款,在婚後均會被視為家庭的共同財產(年期愈長愈「共產」),所以「大吉利是」地說,即使女人在婚後出軌而男人選擇離婚,男人的單位還是會被分一半的;反過來說,男人出軌呢?當然也要被分,「抵死啦偷食」「抵你俾人分身家」,所以弱勢一方根本立於不敗之地。基於在香港嫁娶文化中,窮女嫁有錢男是「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勵志故事,窮男娶有錢女則會被訕笑為「食軟飯」,評論氣氛截然不同,因此弱勢的一方大多都是女人。所以總結起來,道理很簡單:某些女人會問「同你結婚仲窮過單身,點解要一齊?」,男人亦可以理直氣壯地用同一句說話懟回去的。


為什麼很多女人想結婚?

我喜歡用心理學或經濟學原理來解釋社會現象。如果要解釋為什麼很多女人想結婚,我認為原因在於女人普遍想找張「長期飯票」。在分析這個問題前,我首先說說這是特指「女人想結婚」的原因,什麼想組織家庭、生兒育女、穩定下來、把愛人「私有化」是男女均有的。


在經濟學來說,女人在婚戀市場是負資產。在21世紀,女人當然可以走「文青」型、知識型路線,她們是會隨年歲升值的資產,但這樣的女人始終不多,不足以影響婚戀市場的整體運作,大部分女人還是以樣貌和身材作為賣點。基於樣貌和身材會隨年紀增長而走樣變形且不能逆轉,女人的價值會不斷下跌。如果我自己是只會升值廿年(十到三十歲)然後不斷貶值的資產,而且還有社會定下來的「30歲死線」,年齡「三字頭」的會急速貶值,我會怎樣做?當然是把自己推出市場放售「止蝕」。就這樣,結婚成為了套現美貌的最佳方法。同理,這也可解釋到為什麼很多男人不想結婚:社會普遍評價男人的側重點在於資產,按常理推斷,資產和薪金是會隨著工作經驗愈來愈多而不斷提高的,即是說男人長期來說是不斷升值的「貨」。當男人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會愈來愈高,是會升值四十年的資產(二十到六十歲),基於理性人假設,他們會選擇把自己綁定嗎?不會。要是真的想這樣做,他們也寧願找價值更高的「妹妹仔」,十八廿二的,這樣才是比較合理的做法,對嗎?男人還有一樣女人沒有的優勢 - 男人味。女人當然也可以有女人味,但這往往意味著肉體上衰老的開始;男人卻可以愈老愈有「佬味」,例如張學友。這種「佬味」的魅力足以讓中年男人和年輕的「花𡃁」對撼,四十出頭的女士就很難和青春無敵的少女較量了。


怎樣才能「結得成婚」?

想著想著,決定和一個人共諧連理真的是很困難的事。男的犧牲上文已有提及,女的當然也把她的青春all in了。在大眾的觀感中,結了婚的女人很難再用青春二字來形容,即使她美貌如昔、四十歲還像林志玲般也好,最多給她一個「凍齡美魔女」之類的稱號。如果不幸離婚,女人頂著「失婚婦人」的頭銜也很難在婚戀市場再尋找第二春。既然男女雙方的潛在風險均這麼大,那怎樣才能「結得成婚」?


我認為答案是「一時衝動」(現實來說,閃婚好像最符合「一時衝動」的定義?)。簡單來說,當男女雙方均有一種「係喇就係你」的感覺,真心相愛,不論這種感覺是如何產生的(什麼暴雨下沒帶雨傘一起狂奔之類的事也好),他們便可以立刻到婚姻註冊處排期結婚了。你可能問,這種衝動式的結婚好嗎、合適嗎?其實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所謂「好」「離婚機率最低」的結婚思維。當男女雙方左思右想,在結婚前便已盤算著自己的利益,這段婚姻在未開始時已埋下了一條隱藏的裂痕,因為結婚後「我」和「你」應該是合併為「我們」的,上文提及的離婚法隱含的意義即是如此。其實如果從理性角度思考,結婚不是划算的投資,但是有時候有些東西確實不能過於理性,寫小說如是、與人交往如是、談情說愛亦如是。想結婚的人應該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問題嚇怕而不去結婚,因為婚姻生活本來就是由一連串的挑戰和困難所組成的。


結了婚的女人可以安枕無憂嗎?

我真心地希望各位看到這篇文章的女人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如上文提及,女人把自己放售並成功「止蝕」後往往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已經「上岸」功德圓滿。但是很遺憾地說,現代的婚姻往往不是天長地久的。根據統計處數字,2015年獲頒布離婚判令的數字為20075;概念化來說,香港平均每年有大約二萬宗離婚案件。那麼,你怎麼能肯定自己不是那些失婚人士的其中一位呢?

我認為結婚後必須保持的,是危機感。男的不要收回拍拖時給過的浪漫,不要讓六塊腹肌化為「啤酒肚」;女的不論是用丈夫的還是自己的錢,不要吝嗇保持美貌的金錢,不要停止學習和看書,應該嘗試成為一個真正的「賢內助」。謹記,人首先是隻動物,然後才是人。人始終不能徹底把動物的屬性丟掉,雄性始終擔當獵食者的角色,看到獵物總會垂涎三尺、蠢蠢欲動;即使男人生而為人,受到各式各樣的法律和道德束縛,獸性是依然存在的。所以,明智的做法是撲滅男人偷情的想法於星星之火。當男人事業發展得愈來愈好,見識愈來愈廣,而女人卻原地踏步,終日糾纏於Instagram發帖如何修圖「呃like」,婚姻的走向是可以預期的。人首先是隻動物,當動物失去覓食求生的本能,那是相當可怕的事。假如有日不幸離婚,你會不會成為《月黑高飛(Shawshank Redemption)》裡的出獄老人,與世界脫節數十年後發覺自己一無所有,難以在社會立足?

婚姻制度的未來形態?

我大膽地預測,現時的婚姻制度在一百年內將不再流行,特別在香港和西方國家。

為什麼古代大家都會結婚生子?因為在古代的農耕社會,男丁代表勞動力,如果大家都不結婚然後生子,社會便沒有人當農夫和士兵(有時候覺得婚姻是皇帝們發明來鞏固統治的),所以在「七出之條」中,「無子」是可以讓妻子被休的。但是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利用機械和電腦的力量足以抵得上古代一百個人的生產力,所以婚姻制度其實已沒有了存在的社會基礎,現代的婚姻大多只是男女感情上的自願結合。我大膽下個定論,就是現代的婚姻整體來說比古代的更加純粹。

現代社會的發展讓婚姻的不可取代性漸漸下降。想找異性訴說情感,在論壇和交友app中尋找並不是難事,即使在現實中,男女要接觸交往的機會多的是(IT和工程的,嗯...),再沒有古代「男女授受不親」之說;想解決生理需要的,有各式讓人目不暇給的用具,還可以找「SP」和「落老蘭」,當然成不成功或想不想那是另一回事了;想要有孩子的,看看李兆基的三個孫子,還可以來個「買卵借肚」(讓我離離題,我經常思考這三個孩子成人後如果被人用四字粗言指罵會有何反應),認為這過於前衛的可以考慮領養小孩。即使你未必接受上述的選項,也不能否認選擇是愈來愈多的。可以說,現時的婚姻制度趕不上社會變遷的節奏。

未來男女的結合模式,我估計會以「協婚」為主流:男女共同選擇協婚年期,到期時協婚關係會即時失效。當然男女可以選擇「續約」,也可以簽一份一百年的合約,但那就是他們的選擇了。換句話說,現時的「拍拖」將會成為未來「帶合約年期的婚姻」。那時候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的?看看我們會不會有見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