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與友人到紅磡體育館(紅館)欣賞張敬軒《盛樂》演唱會,意猶未盡,回家後又繼續在網絡上重溫其演出片段。《盛樂》在編曲及服飾設計流露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息,張敬軒以《不吐不快》一曲向香港地水南音宗師杜煥致敬的環節亦獲得不少樂壇及文化圈中人擊節讚賞,以致部分輿論對他作為香港流行音樂歌手竟有如此獨特的舞台藝術美學觀表示驚訝——其實他的想法和才華早在三年前(2018年)的「Hinsideout」演唱會初露端倪。 雖然張敬軒早在2008年憑《酷愛》晉身一線歌手之列並於同年首次踏足紅館,及後亦再有三次紅館「開騷」的經驗(10年、14年及17年),但據他本人所言,直到十年後的「Hinsideout」才是第一個「自己話事」的演唱會——這裏「話事」的意思不僅指歌曲、樂手或場地的選擇,更重要的是舞台表達方式的話語權:「我」想通過演出表達什麼,又能以怎樣的舞台語言來表達?下文數段對「Hinsideout」中「水」環節選段的賞析及解讀或許可以給各位讀者一點參考和啟發。 藝術著重表述(representation),無論是歌曲、詩詞或舞蹈,創作者皆是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概念以不同「語言」呈現於人前,而透過這種語言「說故事(storytelling)」能力的高低往往是觀眾評價演出或作品好壞的重要指標;回到演唱會的討論,「水」對張敬軒來說是一種表達的媒介,到底要如何把「水」的各種特質和聯想與自身的歌曲和想要表達的意念相互結合表述是他的難題;而他頗有巧思地在舞台上盡用了與「水」相關的各種感官聯想,不僅豐富了演出的舞台效果,亦起了深化演出內涵的作用,使這次演唱會超越了「僅為娛樂」的層次。談及感官聯想,大概可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概念展開論述——撇除在舞台演出中很少運用的「鼻」及「舌」,張敬軒在引導觀眾感受「水」的各個層次方面做得相當出色: 水本是無色、透明,海水為藍色亦只因光線折射關係所致——水在視覺上有很強的可塑性。張敬軒在「水」環節選擇以深藍作為舞台的主色調,他本人及舞蹈員的服裝雖為白色,但彷彿都在深藍燈光的照射下被無聲無色地同化。參看曲目,「水」環節的三首流行曲《下次愛你》、《井》和《天堂有路》均帶給聽眾沈鬱、悲涼的感覺,這點正好與深藍背後的文化含義互相呼應:根據色彩心理學者進行的調查,藍色在西方社會常與「不快」、「冰冷」等貶義詞扯上關連
我這幾個月在連登看過最有意思的留言,莫非「大陸 妹嘅出現根本就係上天對 呢十幾廿年 港女霸權作出嘅懲罰」。 「大陸妹」真的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你怎麼看「大陸妹」? 如果你在連登開個帖子問這個問題,答案不外乎是「雞囉」、 「為錢咩都可以做」、「你咪帶佢攞嚟搶公屋呀」 —— 所以說,大部分港女(或痛恨大陸女人的港男)沒有清楚了解「大陸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群體,而這個群體在過去十多二十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我發覺很多連登會員根本搞不清楚反大陸妹的原因是什麼 —— 很是可笑,不少人同意港女確實不濟(包括連登的女會員,不知道他們的「同意」是不是出自真心),但再再再不濟的港女也肯肯定比「低賤大陸妹」要高級,所以如果港男要娶日本妹、台妹、英美澳加妹為妻沒有問題,但娶大陸妹就是「賣港賊」。讓我分析一下這個論點的理據:港男 會成為 「賣港賊」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陸妹會霸佔香港的公共資源,那如果我娶日本妹為妻然後到港輪候公屋那又如何?如果你不反對,那你反對娶大陸妹的理由恐怕站不住腳,「為反而反」而已;如果你反對,那你反對的應該就是「外地人搶香港資源」的問題,而不是她是大陸還是日韓台妹的問題,對嗎?有沒有一點精神分裂的感覺? 正是這種「盲反」思維讓連登會員(或時下香港人)淪為井底之蛙。我一直認為你反對某東西、某觀點,更要了解它的本質、它是怎樣的一回事 —— 例如「知華派」並不等於「親華派」或「大中華膠」。連登那些一天喊一次「支爆」的會員,有多少個能搞得清楚中共的政治架構和運作?為什麼中共如此十惡不赦卻依然屹立不倒?你沒想清楚問題的本質,一味「盲反」,跟藍絲又有何區別? 談回大陸妹的問題,港女是怎樣看待(找)大陸妹的?我來說說最常見到的論點: 1) 找大陸妹的港男都是港女不要的「loser」、「雞蟲」 2)大陸妹打扮、樣貌不如港女,流露出一陣「娘味」 3) 大陸妹「雞」性難移,婚前千依百順,婚後原形畢露、謀財害命 第一點其實也沒有什麼反駁的價值 —— 我想問霍公子、何公子、郭天王、「孫悟空」等人是否也是「loser」?如果不是,這種「一竹竿打一船人」的想法有什麼可取之處?至於第二、三點,正正反映出港女對大陸妹的冷戰時代思維 —— 你承不承認也好,大陸妹在過去幾十年的進步非常明顯,就如大陸的國力和經濟發